习思想资料整理-第十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本文最后更新于 over 1 year ago,文中所描述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TIP提示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国家强大、民族兴盛、社会发展,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也需要高度繁荣的精神文明。

TIP提示

习近平强调:"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 文化繁荣兴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 文化繁荣兴盛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 文化繁荣兴盛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前提基础。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关键在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TIP提示

习近平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 党带领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 年 11 月 30 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 年 11 月 30 日)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

  • 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 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TIP提示

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历史的结论。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坚持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我国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

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是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

  •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
  •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积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前沿,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 新闻舆论工作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第一位要求。
  • 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射器和放大器,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阵地,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WARNING注意

2023 年 7 月,习近平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鲜明提出网信工作的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 坚持党管互联网; 坚持网信为民; 坚持走中国特色治网之道;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 坚持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坚持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 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 坚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坚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网信工作队伍。

  •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关键。

TIP提示

习近平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TIP提示

习近平指出:“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方方面面,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 年 5 月 14 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 年 5 月 14 日)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 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00多年前,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带领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精神丰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 在百余年接续奋斗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 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TIP提示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 广泛开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团结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重要基础。

TIP提示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

  •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是不断提高全体人民道德素质的灵魂过程。
  • 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方面。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习近平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2 年 5 月 27 日)习近平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2 年 5 月 27 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 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 发展文化事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补齐文化发展短板的重要途径。
  • 文化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传播力、文明影响力大幅提升, 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要下大力气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广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TIP提示

习近平指出:"我国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

  •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小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积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上一篇

群论笔记——第二章 群的线性表示理论

下一篇

群论笔记——第四章 李群与李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