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思想复习-第一章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文最后更新于 over 1 year ago,文中所描述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

1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其拥有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的实践奋斗的结果,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

2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3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一些人反复炒作“国家资本主义”“资本社会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的目的,就是为遏制中国制造舆论,企图通过抹黑中国社会制度,动摇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迫使我们放弃被实践所证明的成功道路和制度,这些论调是别有用心的。

  • 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
  •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全过程人民民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4 如何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性的历史性变化?

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

需求侧,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再只讲“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供给侧,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现在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5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发生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

6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 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坚定理论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 坚定制度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7 如何理解“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其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8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个“全面”之间具有紧密联系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的有序展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其他三大战略举措为实现目标提供保障。

9 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拓前进?

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把握,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 一是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要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 二是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来都不是笔直的,始终充满着险阻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斗争中开辟的,也是在斗争中前进的,要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 三是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上一篇

习思想复习-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下一篇

群论笔记——第一章 群的基本知识